20180211 Day103 沒有溫暖的歐洲
本來擔心在威尼斯的這幾天,都要在陰雨中度過,幸好在最後,出現了萬里無雲的晴天。每天從民宿往返聖馬可廣場的路,不知已走了多少次,可是晴天的路,我竟完全不認得。陽光下的威尼斯,和陰雨天的威尼斯,彷彿是兩個世界。
面具嘉年華即將在後天畫上句點,而明天我就要離開威尼斯,前往斯洛維尼亞了。
也許是斯洛維尼亞這個小國相對封閉,與鄰國的交通,沒有我想像中容易。即便是從威尼斯這樣人潮湧動的大城,要到斯洛維尼亞的首都,竟也讓我如臨大敵。若無法如期前往,我在威尼斯嘉年華最後想多留一天所花的費用,可能會讓我下巴闔不起來。
網路上有人說,可以搭火車過去,但要在邊境換車,而且時間會拉到七個小時。比較快捷的方法是搭巴士,三個小時可以到,但威尼斯的information竟然不知道哪裡有賣去斯洛維尼亞的巴士票,網路上也查不到辦法,只說搭車當天去火車站前等,越早去越好,免得小巴滿了坐不上車。
我不想搞得這麼驚險,於是事先在一個訂票網站上買了DRD的小巴車票,網站指示我在搭車當天,到威尼斯Mestre火車站對面的Plaza Hotel等,就會有小巴送我到斯洛維尼亞。
原本想說這樣就安排好大半了,沒什麼好擔心的了。但即將搭車的前一晚,居然收到一封號稱「緊急」的來信,裡面的英文寫得讓我看不懂,句子裡沒有動詞,只有一些片段難解的詞語和兩個車牌號碼。我不知道這封信的意思,是更改了時間,更改了地點,還是改巴士車號?
寫信回去問,沒有回音。用Skype電話打過去問,對方只說聽不懂英文,就把我電話掛掉。我氣壞了,難道沒有顧慮到別人打的是跨國電話,也無心解決就只會掛人家電話,這樣對嗎?不是該盡可能找個會英文的人來聽嗎?何況這是你這家有英文網頁的巴士公司的客服電話耶!再撥了一次電話過去,尋求對方的協助,但還是被掛掉電話。
真是太過分了!
我氣炸了,最後一次打電話過去,什麼都沒問,直接用英文罵他髒話,問候完令堂安好,換我掛他電話--反正他自己說他聽不懂英文,那應該也聽不懂我罵什麼。聽懂了也是他活該,如果聽得懂英文,為什麼要這樣一直掛人電話!
發洩情緒而已,我知道沒用,不過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髒話罵人,會氣到這麼猙獰的程度,我自己也感到意外。在威尼斯安靜的夜晚,我困惑地問自己:「我如旅行開始時期望的,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了嗎?抑或變成了更狹隘、更憤世嫉俗的人?」
想起臺灣的朋友問我,為什麼照片跟文章會有時間差?我說照片是美好的記憶,可是文字卻是在受傷、受罪、受累之後,要癒合了才能示人的傷疤。如果我當下沒有辦法說,是因為我無力去面對和整理自己。只有當我恢復到我覺得可以說的時候,我才有辦法去描述這些經歷過的故事。
歐洲是很優雅,但就是什麼事情都不方便,找車不方便,找超市不方便,找廁所不方便。東西很貴,超市很遠,買了還得提著走十幾二十分鐘的路回去。而且我在這裡感覺不到溫暖,人與人之間是疏離的,即便你開口跟他請求幫助,他也沒有要幫你的意思。
一句不知道,你就得去別的地方問。這裡的人這樣敷衍了事、漠不關心,難怪需要設立information,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。而就算是information,他回答不上的問題,他也無心幫你尋找答案,那是你自己的事。我甚至在威尼斯買博物館周遊卷的時候,因為多問了幾句,而被店員當面嘆氣,還翻給我一個白眼......這些粗鄙無禮,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歐洲。
所以歐洲的浪漫,是可見,可及,卻不可親的。歐洲對我來說,沒有生死與共的感情,是空有風景的先進國家而已。歐洲,美則美矣,畢竟不是久居之所。
或許在旅行中,要求生死與共的感情,是有點不理智的吧?可是如果沒有辦法跟這塊土地有這樣的感情,那大概就注定我是個過客。我不會屬於這裡,這裡也不會屬於我。我就是來看看,然後我走了,僅此而已。
我還是比較喜歡,人與人之間有更純粹而緊密的感情,即便是陌生人也願意幫助你的那種地方。
故鄉不在原點,不在遠方。故鄉在你此心安處的地方。
面具嘉年華即將在後天畫上句點,而明天我就要離開威尼斯,前往斯洛維尼亞了。
也許是斯洛維尼亞這個小國相對封閉,與鄰國的交通,沒有我想像中容易。即便是從威尼斯這樣人潮湧動的大城,要到斯洛維尼亞的首都,竟也讓我如臨大敵。若無法如期前往,我在威尼斯嘉年華最後想多留一天所花的費用,可能會讓我下巴闔不起來。
網路上有人說,可以搭火車過去,但要在邊境換車,而且時間會拉到七個小時。比較快捷的方法是搭巴士,三個小時可以到,但威尼斯的information竟然不知道哪裡有賣去斯洛維尼亞的巴士票,網路上也查不到辦法,只說搭車當天去火車站前等,越早去越好,免得小巴滿了坐不上車。
我不想搞得這麼驚險,於是事先在一個訂票網站上買了DRD的小巴車票,網站指示我在搭車當天,到威尼斯Mestre火車站對面的Plaza Hotel等,就會有小巴送我到斯洛維尼亞。
原本想說這樣就安排好大半了,沒什麼好擔心的了。但即將搭車的前一晚,居然收到一封號稱「緊急」的來信,裡面的英文寫得讓我看不懂,句子裡沒有動詞,只有一些片段難解的詞語和兩個車牌號碼。我不知道這封信的意思,是更改了時間,更改了地點,還是改巴士車號?
寫信回去問,沒有回音。用Skype電話打過去問,對方只說聽不懂英文,就把我電話掛掉。我氣壞了,難道沒有顧慮到別人打的是跨國電話,也無心解決就只會掛人家電話,這樣對嗎?不是該盡可能找個會英文的人來聽嗎?何況這是你這家有英文網頁的巴士公司的客服電話耶!再撥了一次電話過去,尋求對方的協助,但還是被掛掉電話。
真是太過分了!
我氣炸了,最後一次打電話過去,什麼都沒問,直接用英文罵他髒話,問候完令堂安好,換我掛他電話--反正他自己說他聽不懂英文,那應該也聽不懂我罵什麼。聽懂了也是他活該,如果聽得懂英文,為什麼要這樣一直掛人電話!
發洩情緒而已,我知道沒用,不過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髒話罵人,會氣到這麼猙獰的程度,我自己也感到意外。在威尼斯安靜的夜晚,我困惑地問自己:「我如旅行開始時期望的,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了嗎?抑或變成了更狹隘、更憤世嫉俗的人?」
想起臺灣的朋友問我,為什麼照片跟文章會有時間差?我說照片是美好的記憶,可是文字卻是在受傷、受罪、受累之後,要癒合了才能示人的傷疤。如果我當下沒有辦法說,是因為我無力去面對和整理自己。只有當我恢復到我覺得可以說的時候,我才有辦法去描述這些經歷過的故事。
歐洲是很優雅,但就是什麼事情都不方便,找車不方便,找超市不方便,找廁所不方便。東西很貴,超市很遠,買了還得提著走十幾二十分鐘的路回去。而且我在這裡感覺不到溫暖,人與人之間是疏離的,即便你開口跟他請求幫助,他也沒有要幫你的意思。
一句不知道,你就得去別的地方問。這裡的人這樣敷衍了事、漠不關心,難怪需要設立information,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。而就算是information,他回答不上的問題,他也無心幫你尋找答案,那是你自己的事。我甚至在威尼斯買博物館周遊卷的時候,因為多問了幾句,而被店員當面嘆氣,還翻給我一個白眼......這些粗鄙無禮,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歐洲。
所以歐洲的浪漫,是可見,可及,卻不可親的。歐洲對我來說,沒有生死與共的感情,是空有風景的先進國家而已。歐洲,美則美矣,畢竟不是久居之所。
或許在旅行中,要求生死與共的感情,是有點不理智的吧?可是如果沒有辦法跟這塊土地有這樣的感情,那大概就注定我是個過客。我不會屬於這裡,這裡也不會屬於我。我就是來看看,然後我走了,僅此而已。
我還是比較喜歡,人與人之間有更純粹而緊密的感情,即便是陌生人也願意幫助你的那種地方。
故鄉不在原點,不在遠方。故鄉在你此心安處的地方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