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220 Day112 被遺忘的防空洞
一直沒能好好靜下來寫文字,歐洲的景點太近、花費太貴,捨不得在這麼昂貴的地方花時間書寫,就這樣一個國家、一個國家地經過,日記存在筆電裡,打算有空再拿出來整理。
而且我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,也只留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,就要去下一個國家了。有時候看得太淺、看得太片面,也不好妄下評論,畢竟我只跟這個國家只有短暫的接觸,即便遇到過臉色不好的人,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說這個國家的人都不友善;遇到過給我幫助的人,也不能說這個國家的人都是好人。但認真說起來,我還是有對於這些國家的印象。
相較於斯洛維尼亞的清澈簡靜,就像是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個與世隔絕、人我相忘的國度,克羅埃西亞讓人感覺貧窮、破落許多。首都Zagreb比斯洛維尼亞的盧比雅那要大,但一樣沒有地鐵,只有老式的電車在大街上跑。我找不到在哪裡買電車的車票,有一次是上了電車之後跟司機買,可是司機就因為賣票給我而停下手邊的工作。有人說在路邊的書報攤可以買,但是我去買的結果,卻只換到一張老太婆的臭臉,她往我身後伸手一指,也不知道她指什麼地方,但看來是不會說英文,也沒有要再幫我的意思。
我不太能理解的是,為什麼不能有一個自動售票機,或者官方的售票處可以去買?一個城市的電車票如果都是找電車司機買票,或者要找私人的書報攤買票,這到底是什麼邏輯?司機不是應該專心開車嗎?電車是書報攤經營的嗎?更奇怪的是,我在電車上買的票是一張四塊庫納(合台幣20塊),30分鐘內有效。但書報攤上賣的價位,據說卻是10塊庫納(約台幣48塊),但一小時之內有效。
我感覺克羅埃西亞的人相對冷漠,買完東西,我手都伸過去了,對方還是要放在桌上給你,臉上是愛買不買隨便你的表情。這裡的物價和台灣相似,可是吃的東西不外乎是披薩、三明治、漢堡--我實在受夠了這西方三寶。上網查了一下國民年均GDP,斯洛維尼亞和臺灣差不多,都在兩萬四美元左右,而克羅埃西亞不到一萬三美元,幾乎腰斬。但克羅埃西亞的物價和臺灣差不多,甚至還略貴一點,可以想見在這裡生活更為辛苦。突然覺得臺灣真的是物美價廉的地方,而且到處都有賣吃的,滿街二十四小時的便利超商,都不怕餓死。
我來歐洲,只要換了一個城市,最重要的事一定是去找超市,趕在超市關門之前把該買的水、乾糧跟水果都買齊。Zagreb的餐廳很少,大多只有集中在Trg bana Jelacica廣場附近,也許是這裡的人不外食,都回家吃比較經濟?
從Trg bana Jelacica廣場走到火車站,再走到我住的巴士站,大概一公里半的路程,沿途只有四、五家餐廳有開。中間還經過一座電影院,但是外觀完全看不出來,走進去看,看電影的人不多,裡面還有很多閒置的櫃位。這裡的餐廳關掉之後,原本的地方也租不出去,門外那張「本餐廳已經搬至新地點」的告示牌,過了好幾個月,都沒被撕下來。旁邊的巷子兩旁是四層樓的住宅,可是看起來又舊又破,晚上走過會覺得很恐怖、很荒涼,像鬼城一樣。如此民生凋敝的地方,沿途塗鴉滿布,難以相信它是一個國家的首都。
這或許跟克羅埃西亞的戰爭拖得較長,也結束較晚有關係。在巴爾幹半島裡面,斯洛維尼亞算是比較好運的國家,獨立戰爭沒打多久,就結束了。克羅埃西亞則歷經了長年的苦戰,才擁有了今日獨立的自由。
在Zagreb這個城市待了幾天,除了這些零碎的觀察,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,大概就是潛伏在市中心地底、四通八達的防空洞了。我找了很久,才找到防空洞的入口。因為太不起眼了,山壁下一個根本看不出來是入口的小門,走進去之前還以為是一個儲藏室。有趣的是,這防空洞內還設有感聲亮燈的廁所,非常周到。
我走在防空洞裡,除了門口兩名閒守的警衛,只有遇到一個當地人,把它當成快速通過市中心的捷徑。除此,便再無人經過了。空盪無人的防空洞,就像這個城市早已遺忘了的戰爭的記憶,那麼寂靜,那麼遙遠,那麼陌生。
留言
張貼留言